5年时间,连跨5个千亿台阶;从“复元打平”到“重回主赛道”,再到突破2万亿——武汉的经济进阶之路,不仅是一组振奋人心的数据,更是一种精神的彰显、一种发展理念的实践、一种城市气质的升华。在这场跨越式发展的背后,是武汉以创新为核、以人民为本、以开放为翼的发展理念,是这座城市持续迸发的活力与日益清晰的战略定位共同作用的结果。
韧性,是武汉精神的底色
武汉的经济发展轨迹,恰如这座城市性格的缩影:坚韧、顽强、永不言弃。面对严峻挑战,武汉不仅实现了经济的“V型反弹”,更是以每年一个千亿级的跨越稳步向前。这背后,是“不服周、不服输”的武汉性格在支撑,是政府与市民同心同行、共渡难关的生动写照。武汉的发展理念中始终贯穿着一种“韧性治理”思维——强调系统恢复力、社会协同力和制度适应力,这正是这座城市能持续“打硬仗、打胜仗”的根本。
创新,是武汉发展的核心动能
武汉始终坚持把创新放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从中国光谷到车谷、网谷,从存储器基地到航天产业基地,武汉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打造“光芯屏端网”和“车路云图”等新兴产业集群。这座城市不仅是中部地区的科教重镇,更是国家科创中心的重要承载区。武汉提出“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正是凭借高校林立、人才集聚的优势,将“纸上的科技”转化为“地上的动能”,走出了一条以创新驱动内涵型增长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开放,定位武汉的新格局
作为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交汇点上的重要节点,武汉不断强化“双循环”枢纽功能。依托中欧班列、江海直达航线和多式联运体系,武汉正从“九省通衢”迈向“国际通达”,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在城市定位上,武汉明确提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的战略目标。这种开放不止于地理,更是一种心态和制度——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深化制度型开放,吸引全球资本和人才汇聚。
活力,来自人与城的共同成长
城市的活力,归根到底是人的活力。武汉拥有百万大学生,是全世界在校大学生数量最多的城市之一。通过实施“学子留汉”工程、打造“青年友好城市”,武汉正努力将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同时,城市更新行动、生态绿城建设、文化魅力彰显,也让武汉变得越来越宜居、宜业、宜游。两江四岸的风光、沸腾喧嚣的夜市、处处可见的工地塔吊……都是这座城市生命力的最佳注脚。
2万亿,是一座城的发展里程碑,更是一种精神的启程点。武汉用韧性应对挑战,用创新突破瓶颈,用开放重塑定位,用活力书写未来。这座城市的发展理念,始终围绕“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展开,真正体现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初心。站在2万亿的新起点,武汉正在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一座真正伟大的城市,不仅在于它达到了怎样的高度,更在于它以怎样的姿态向上攀登。
(作者苏山:为湖北省学院空间艺术研究院院长、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艺术中心主任;作者苏越:西拉瓦国际大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