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学院空间艺术研究院赴黄冈开展红色文化与生态产业走访调研

发布时间:2025-05-03 12:50阅读次数:
1.jpg

学院空间讯  为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探索艺术与思政教育融合路径,同时促进地方生态经济与文旅产业协同发展,湖北省学院空间艺术研究院领导班子在苏山院长带领下,调研组一行于近日赴黄冈市开展为访期两天的实地调研。此行首日聚焦黄冈师范学院的红色美术思政教育实践基地,次日则深入大别山文旅融合发展研究院、麻城龟峰山杜鹃花海与湖北将军红酿酒有限公司,以“红色传承+生态文旅+产业创新”为主线,展开多维度走访调研。

红色基因铸魂,艺术赋能思政教育

2.jpg

3.jpg

调研组抵达黄冈师范学院红色美术思政教育实践基地。作为全国高校思政教育创新示范点,该基地以红色美术为载体,将革命精神融入艺术创作与教学实践。在基地讲解人引导下,调研组参观了基地展厅,众多图片及资料生动再现了鄂豫皖苏区的烽火岁月及革命前辈的光辉事迹。其中我院创作的众多将军雕塑以写实手法勾勒出革命先辈们的将军群像,传递出“坚守信念、胸怀全局”的大别山精神。将史料转化为情感表达,思政教育从“被动听”变为“主动悟”。

4.jpg

5.jpg

座谈会在我院写生基地麻城子涵庄园进行,研究院领导班子与黄冈师院校领导王基家、美术学院院长袁朝辉,围绕“红色美术如何活化思政课堂”展开讨论。院长苏山指出:“艺术是跨越时空的情感语言。将红色历史转化为视觉叙事,能让青年学子在审美体验中自然浸润家国情怀。”双方还就联合开发红色主题公共艺术项目、搭建跨学科实践平台达成合作意向,旨在通过艺术创新为思政教育注入鲜活生命力。

6.jpg

7.jpg

8.jpg


生态文旅融合,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大别山文旅融合发展研究院:顶层设计的艺术视角

9.jpg

次日首站,调研组造访大别山文旅融合发展研究院。在这座“文旅智囊”的展厅内,我院领导班子通过负责人介绍了解了大别山文旅融合发展研究院即将打造的示范项目,以及联动周边地区共建“大别山乡村旅游走廊”的近况。并就如何助推乡村产业振兴,发挥高校创新理念优势,强化校企协同,激发全民参与活力,带动群众增收,打造文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的麻城样本进行了探讨。

10.jpg

11.jpg


龟峰山杜鹃花海:自然与人文的交响

12.jpg

13.jpg

调研组奔赴麻城龟峰山。时值杜鹃盛放期,万亩野生古杜鹃如烈焰铺陈山峦,与奇峰怪石、云海松涛交织成壮丽画卷。研究院艺术家们现场采风,通过摄影记录自然之美,探讨如何将生态景观转化为艺术创作素材。大家表示,龟峰山不仅是生态瑰宝,更承载着“人间四月天,麻城看杜鹃”的文化IP价值,建议通过邀请艺术家驻地创作,将写生作品转化为文创产品;设计“花海光影秀”,用数字技术让夜间的杜鹃花“讲述”麻城红色故事,延长旅游产业链。推动“花海经济”与文旅创意深度融合。

14.jpg


将军红:酒香里的红色传承

15.jpg

16.jpg

调研组走进湖北将军红酿酒有限公司。这家以“红色文化”为品牌内核的企业,将大别山革命历史与酿酒工艺巧妙结合。在传统酿造车间,酿酒师傅演示了古法酿酒技艺;而在企业文化展厅,各色“将军文化”与“红色酒道”体验区,诉说着“一杯将军酒,半部英雄史”的故事。

座谈会
17.jpg

座谈会上,调研组与企业负责人付博博董事长探讨了“酒文旅”融合发展模式,提出以艺术设计提升产品包装、打造红色酒文化体验馆、合作举办相关展览及活动等建议,推动产业附加值提升与在地文化传播。

18.jpg

19.jpg

跨界融合,擘画发展新图景


此次调研以“红色文化为魂、生态资源为脉、产业创新为擎”,为研究院深化校地合作提供了新思路。苏山院长在总结中强调:“研究院应主动对接地方需求,既要成为红色基因的传承者,也要做生态价值的转化者、产业升级的智囊团。”未来,研究院计划与黄冈师范学院共建“红色艺术创作中心”,并联合将军红酿酒等企业开发特色文旅IP,推动艺术赋能乡村振兴,实现文化效益、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多维共赢。

这场跨越艺术、教育、文旅、产业的深度调研,不仅发现了黄冈"红绿交融"的独特魅力,更勾勒出艺术赋能区域发展的无限可能。当画笔遇见红色沃土,当创意激活绿水青山,一幅新时代的壮美画卷正在荆楚大地徐徐展开。

上一篇:湖北省收藏家协会主席陈锋到湖北省学院空间艺术研究院调研交流
下一篇:大别山文旅融合发展研究院正式启用 我院捐赠中国画作品